2019年5月5日,李正栓教授应邀为我校英语教师做了题为《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几个原则》讲座。李正栓,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英国斯特灵大学荣誉博士,英国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办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译协理事、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专家会员、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河北省翻译学会会长。
李教授首先从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版本入手,细致梳理了主席诗词英译及研究的发展历程。李教授指出,毛泽东诗词是文学、历史、政治与哲学的高度融合。若想在译文中维护诗人形象,正确传递毛泽东的思想,就要高度忠实于原文,要重视研究历史文献,确保史实的准确性、要揣摩诗人心理,追求理解对等和风格对等,应力戒译者过多介入,不应超越诗人,也不要远离诗人,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力争做到形神兼备。李教授提出了毛泽东诗词翻译的“四之原则”:视之,悦目;听之,悦耳;读之,上口;思之,入心。
随后,李教授分别例举了《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清平月·六盘山》、《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沁园春·雪》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说明毛泽东诗词中形式之美、声音之美、诵读之美、视像之美。为了力求表现主席诗词的音韵美,李教授特地请录制了韶山方言的主席诗词朗诵。李教授指出诗词都是音乐性很强的文学作品,长短句起落分明、抑扬顿挫的诗在吟诵中传递情感,不同的诵读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诗歌翻译也要像原诗一样呈现声音美,让耳朵得到享受。译者要经常要经常朗诵自己的译文,与原诗节奏进行比较,发现音律不足和遣词不当,反复修改,以期产生等同音效。
此外,李教授强调,作为译者一定要对诗词写作的背景进行考察,否则可能产生误翻误译,深刻理解,才能恰当表达。为了正确理解《采桑子·重阳》和《沁园春·雪》含义,李教授在翻译过程中对1929年5月上旬到12月底、1935年12月到1936年2月的党史及写作与问世背景做了细致的研读。这种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令在座的老师深感钦佩。鲜活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激情的演讲,活泼的氛围,深刻的品鉴,引得全场掌声不断,在座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
(供稿人: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 孙媛 图/文)